西子湖印象
有一次闲聊时,我无意间向家族长辈流露出对杭州的这种看法。从他不屑一顾的眼神里,我已经读懂了他对我的看法。他年轻时在杭州的一个部队当兵,后来在部队提了干,在部队团长任上转业到地方,他在杭州生活了近二十年,想必他更了解杭州。话题就这样悄悄打住了。
我第二次去杭州是去年的春夏之交。在杭州的朋友家住了两天,有杭州朋友的向导,我自然是真实地过了一把游西子湖的瘾。我运气不错,待在杭州的那两天都是晴朗的日子。我和朋友不约而同地想到先游西子湖,再游环湖景点。
第一天,天上仅有几丝淡淡的白云,晨风拂面绕身,将原本有些烤人的阳光微热驱散,让人感觉舒服惬意。穿过林荫小道,踏入西湖景区。我站在西湖岸边,品味着这个季节的西湖:尽管桃花已去,但绿意更浓。西湖的四周高高低低、密密麻麻地生长着数不清的各种树木,有的树粗至几人合抱,高到直插碧空,说它干若碾盘、枝似虬龙,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;有的树身形不大,然小巧别致,在微风中摇曳飘动,风韵独特,仿佛骄傲地向游人说着西子湖的那些美丽动听的故事。一座座远山,错落有致地停在西子湖畔,成了西子湖的忠诚的卫士或者美丽的背景。一望西子湖,清波荡漾:这湖中的“蓬莱三岛”在两条彩带(白堤、苏堤)的拦围中,愈显得飘逸洒脱,我有些把持不住了,心中升腾着无限的游欲,急切地想去看一看那号称“小瀛洲”移步换景的“水中仙子”——“三潭印月”;去体验那“蓬莱岛”上风月无边的湖心亭“停阑四面空明里,一面城头三面山。”的画面;去领略那人称“方丈”的阮公墩,欣赏漂浮于粼粼碧波之上的水上园林,找一找“绿树花丛藏竹舍”的感觉。于是乎水上乘舟,清风抚面,目睹蓝天与绿树在湖中倒影,心生依恋;身置水天一色、物我一体之中,此时的体味是那样的真切。心顺景动,情随景移,我深深地觉得“心荡神移”一词在这种意境下诠释,才能理解得准确、领会得透彻。
孤山四望:湖光山色,尽收眼底。白堤、苏堤、杨公堤古道漫步,由于季节原因,略有遗憾,但我完全沉浸在游湖的快乐之中了:断桥虽在无残雪,垂柳犹存有绿荫。平湖未见秋天月,美景曾亲一路人。倒是曲院风荷,景色愈秀,各色菡萏,出水临风;曲院不曾闻酒味,清风亦必送荷香。花港临鱼,别有风味,那清澈的湖水里成片的大大小小的锦鱼翻腾游动,时儿群聚,尔远逝,情景撩人。古道上红男绿女,游人如织,人群欢笑,莺歌燕舞,湖明柳翠。苏堤是少了些春红,却多了些翠绿。
苏堤环望:西子湖静静地躺在群山环抱之中,山色俊秀,湖水清丽,让人流连忘返。面对美丽的西子湖,我想起了苏东坡 “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的句子来。西子湖的确太美了,也许是我学疏才浅,即便是搜肠刮肚,也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她的美。我敬佩才华横溢的苏轼,居然能想到这么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比喻来。
第二天,我和朋友六时从驻地驾车出发,直接到了具有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古刹之一的灵隐寺。下了车,眼前与昨日游湖相比,却是另一番景色:灵隐寺沐浴在朝阳里,仰视北高峰和飞来峰,峰虽不高,却峻拔奇秀,树木葱茏。夹在两峰之间的灵隐寺建筑群更显得气势恢宏,这里的确是一座好的去处:风吹林海,玉抱佛珠;深山古寺,灵仙隐所,而况人乎?所以,虽形隐峰间,而游众接踪;殿宇中佛歌声声,佛堂外云烟袅袅。身处其间还真有点超脱的感觉。
我们告别了灵隐寺,来到栖霞岭南麓岳湖畔的岳飞墓,去瞻仰一下心中倾慕已久的民族英雄。岳庙(坟)的庄严,令我肃然起敬。岳飞的民族精神和气节,八百多年来一直鼓舞着中华儿女,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在象岳飞一样许许多多民族英雄的精神感召下,一代又一代,前仆后继,奋然前行,才有我们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。
午餐后,我们稍事休息,即前往雷峰塔。快到的时候,坐在车上,头伸向车窗边远远望去,青山绿水中的雷峰塔高耸挺拔,水中倒影摇曳多姿,雷峰塔仿佛顾影自赏,形影相觑,感觉确实是风姿绰约。我们来到了塔下广场,仰望斜阳照射下发出璀璨耀眼光芒的雷峰塔塔顶,我心潮涌动:这座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元素相结合的七层高塔,通过建设者的精心打造,又有《白蛇传》的故事包装着,雷峰塔在人的心目中成了一件完美的工艺品。走近雷峰塔就像走进童话的世界。我登上雷峰塔的顶层,俯瞰斜阳下的西湖,游船点点,波光粼粼。苏、白二堤宛若两条碧绿的丝绦,漂浮在西湖的水面上。我在现实和梦幻中徘徊,好久不肯下塔,直到朋友呼叫,才依依不舍地走下塔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