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山一日
说到天山,人们的第一反应,便是横亘在新疆中部,把偌大的一个疆域分成南北的天山了。殊不知,全国各地的城市、山河,都被别的城市借来用作街道、公园、道路的名称了。
合肥包河的滨湖新区,有一条天山路,又有一条天山支路,还有一座天山公园。
这个以天山命名的公园不大,占地面积 17600 余平方米,建设主题为“现代、动态、活力”。绿化、广场、步道、水溪、喷泉、灯光等一应俱全,是典型的休闲、活动、健身、娱乐场所。
滨湖新区已成为合肥主城的一部分,常住人口差不多 50 万了。无论城市,还是乡村,只要是有人聚集的地方,就会有五彩缤纷的生活。
荣幸的是,在考虑两个宝贝孙子上学的时候,我们便毫无顾忌地将学区房锁定在滨湖。而且,就与天山公园为邻。每逢星期天、节假日,我和奶奶便锁了自家的门,拿上两件换洗的衣服,直奔儿子孙子们的家,享受天伦之乐去了。
大宝读三年级,二宝才上幼儿园,平时是没有时间玩的。而他们的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事情,很少有时间与他们嬉闹。爷爷爷奶奶自然就充当了“孩子王”的角色,也因此成为两个宝贝的朋友了。
天山公园是开放式的,没有围墙,更没有封闭的区域。其西北部是一个高坡,如同一座小山,既是公园的制高点,也是公园绿化的主要部分。中间一条环线步道,将休闲场所围拢在一个区域内。又分别在三个点上营造了三处游廊。一处紫藤绕柱,绿叶为顶,乘凉避暑的优雅之地。一处曲折迂回,长凳相接,天然的聊天好去处。一处两廊一体,雕梁画栋,文化气息扑面而来。三廓之间,便是休闲广场,运动器械、旅游小品等点缀其间,既不占地方,又必不可少。游步道的外侧,有草坪、有树木、有雕塑,还有标准的洗手间及自然的出口,既方便又有品位,非常吸引人。
清晨,太阳还未来得及升起来呢,公园里已经人头攒动,络绎不绝了。
最早来的,是一帮青年男女组成的跳舞方阵。一台大功率的音箱,支在一角的女儿墙上,一位约 30 岁上下的女士,穿着一身红色的舞衣,随着乐曲的节奏,舞动起了腰肢。队伍里的人越聚越多,很快就将广场占满了。而后来的人,也都会自觉地站到队列里。即便,她们的服装不尽相同,有着舞衣的,也有着便装的。但是,相同的是衣服都很单薄,很紧身。让人一看便知道:都是练家子。
乐曲声中,舞步齐刷刷地,铿锵有力。所有的舞者,如同一个人似的,手臂伸出去的角落,便是太阳升起的方向。跳动的双腿,搅动起来的,是一缕清风,是一段晨曲。
广场的另一个角落,依旧是一个跳舞的方阵。只不过,这些舞者皆是年长些的大妈们、奶奶们。音箱就在一只小拉车上,乐曲舒缓,舞步轻柔。伸手、抬腿,既不牵强,也不拖沓,却是如此的优雅、轻松,就像是才走出了田野的黄牛,正在无忧无虑地度假呢!
十点钟还没到,几处长廊里也都聚满了人。有些特别,都是清一色的“老爷子”们。他们的“动作”,与他们的“身份”极其吻合,一是打牌,二是下棋。一坨坨,一堆堆,一圈圈,要么两人,要么四人的争战,酣畅淋漓。而且,观者如云,操心者似蝼蚁,更有跃跃欲试的,摩拳擦掌,大有“强班夺权”之势。
长廊外的开阔地带,有几个老头老太太们,在器械上运动着。一招一式,不急不慢,松松垮垮,既无事一身轻,更无需求凶问卜,完全是休闲中的休闲了。
游步道外侧,还有几个小亭子。亭子是木质的,四角飞檐,亭顶如伞,顶尖直指蓝天。某一亭内,四周长凳,坐满了人,在听一个人唱戏。这位唱戏的,是位女士,年龄应在 70 岁上下。看其穿着,应该是个文化人,起码也是喜欢文艺的。她唱黄梅戏,是一折一折地唱,伴奏的乐曲就在手机里。因此,她演唱时,手里只拿着一部手机,声音却通过手机传送到亭子外面的音箱里了。她演唱的声音很大,极具震撼力。怪了,她的演唱,她的声音,好像只圈定在亭子周围,根本不影响其他人。
公园东南角的出口处,有一位老先生,差不多 80 岁了吧。他独自一个人,不跟任何人往来,却拖着一只半人高的音箱,清唱河南豫剧。他演唱得很投入,声音也很大。只是有点可惜,豫剧唱得不够准确,也缺少了一些韵味。然而,这些都不重要。重要的,是他唱得开心,唱得自在,唱得忘记了阴晴云缺,唱得公园如同一座大戏院。